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143节(2 / 2)

孩子们看的是稀罕,大人看的就是这功能了,里边已经在擦床擦地了,他们就都退在边上看。

这床这柜,能装,太能装了,只这一组床顺带打出了多少柜子啊。

左边的大立柜就不说了,那个能装好多东西,有了这么一个大柜子,家里一时没用着的被褥衣服再也不用捆得乱七八糟往层架上堆了,再说右边那几步台阶,七个柜子六个抽屉,六个柜子还是从高到低的,能放好多好多东西啊。

是谁羡慕了不用说,家家山洞都乱七八糟跟难民窝似的,能有这么多柜子,谁都羡慕!

沈烈几人把之前搬出去的桌椅又搬了回来,看几个巴在地台上床上不舍得下来的孩子和没上地台却凑在边上不时摸摸立柜又摸摸台阶的陈婆子几人,不由失笑。

他看看山洞地面,跟桑萝道:“明天我出去弄点页岩回来,到时都刷干净了,把山洞里面没有地台的位置也都铺一层,应该能干净很多,也更亮堂,灶台等做过晚食后,今晚就垒,门的话等帮别家把床也打好,咱们再做?”

家里这会儿一直用的是最初做的简易门,黄泥挑回来也很久了,只是一直没得空垒灶,用的还是桑萝当初垒的简易灶。

桑萝没意见,道:“门和灶台不急,现在这个也能用,你也别累狠了,先休息几天再做。”

沈烈对自己是真不着紧,为了赶工,夜里没少干活,除了入睡的那三个半时辰,桑萝少有看到他有停歇的时候。

她却不知道,只这么一句温软话,听得沈烈心都酥得发颤。

桑萝半点儿没觉得自己的话对沈烈有什么影响,倒是想起另一桩,拉了沈烈袖子把人带到地台旁边的右侧石壁旁,问道:“咱们原先那个灯台被壁板给遮挡住了,油灯和火折子我拿了出来,你看新的灯台凿在哪里好,这个位置行不行?离地台近,熄灯点灯都方便。”

沈烈视线在桑萝拉他衣袖的手上,紧张得手指都蜷了蜷,不过她把他拉到这边也就松开了。

沈烈耳中能听到桑萝说的话,又好像听不到,耳膜里自己怦怦的心跳声压过了桑萝的声音。

他压过心里那一阵莫名的心悸,点头:“这位置挺好的,我来凿。”

喉头有些发紧,他狼狈转身,借着去翻找工具掩饰住心里的紧张。

他这边在墙壁上凿灯台,陈婆子几个还没走的看着桑萝也要收拾山洞了,没多呆,说好让沈烈明天就到她家帮忙去,和一帮子妇人们出去了。

地台擦得再慢,到这会儿也擦干净了,干净得都能发光了。

几个小的恋恋不舍下了地台穿上了鞋子,也不走,就看桑萝布置山洞。

两张床的被褥枕头都是齐活的,铺陈上就行了,桑萝又翻出之前买的布料来,在第二层床的床边拉了一道帘。

原本沈烈打地铺用的那狼皮褥子这会儿有床也用不着了,桑萝选了一张,铺在了家里的卡座上,狼皮厚实,坐上去那叫一个软和。

座垫有了,桑萝也不在这上头俭省,早在准备往山里逃时她就买了大量的布料,这会儿拿出一块小的来,简单裁了裁,做了两个腰枕。

填充物一时也寻不来别的,找了些晒得极干的细软干草,揉得更软之后填了进去。

靠枕才做好一个,几个孩子就轮流坐过去体验了一回,屁股和腰还在上边弹一弹,两手一摊,满足得喟叹,给在一旁正做另一个腰枕填充的桑萝直看笑了。

许文茵摸在那狼皮和靠枕,眼巴巴的:“阿萝嫂子,你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看又舒服的坐榻来,你给我们家的图上也画一张这样的靠榻吧?”

好似桑萝有一双能画出奇迹的手,画出来了,她们就能拥有了。

桑萝笑着应下,陈小丫坐在另一张椅上,两手支着桌子托着腮,两眼弯弯的:“阿萝嫂子给我家画啦,我家也有狼皮……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另一边凿石壁的沈烈时不时视线飘过去一眼,在桑萝发现前又急忙收回去。

……

晚上招待了陈有田父子一顿丰盛的,把陈老汉也一并请了过来,算是答谢陈家这几日帮忙。

嗯,有肉有菜有汤有米饭,在避居山谷中就算是非常丰盛了。

夜里入睡,沈烈和沈安终于不用再打地铺,问过桑萝,沈烈和沈安睡下铺,桑萝和沈宁睡上面那层。

沈安眼巴巴看着,心里那叫一个羡慕,不过虽然上不了台阶,但第一层的地台也够他美得冒泡了。

桑萝和沈宁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小方天地,拉上帘子就温馨得不得了。

而沈烈,躺在床上,看着上方的床顶,想着这是他和桑萝一手布置出来的家,心里就全是甜意和温软了。

逃难,逃出了兄妹三人从前想都想不出来的日子。

沈家四人今夜皆是好梦。

……

沈烈和陈大山第二天走了一趟远路,挑了两挑筐页岩运了回来,沈烈去陈家做木工活,桑萝带着沈安、沈宁、许文博、王云峥几个孩子自己把页岩铺上了,沈家山洞俨然成了云谷一景,各家都来参观几遍的样板房。

山谷中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是憧憬,都有盼头,陈家的图纸出来了,许家的图纸桑萝也在和许家人沟通过后着手在画,两家做的家具款式兼顾着各家情况,和沈家的都不相同,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惊艳。

施家、卢家和周家也不用找桑萝画了,三家的图看一看,基本上都能有个参照。

页岩可以有,冒点风险托沈烈和陈大山带他们走一趟远路,就能运回来,但地台、墙壁和顶,除了许家这样不差粮的、陈家和沈家这样自己有想法有手艺的,周、施、卢三家都不敢想。

乡下人重人情味,让人帮着干活,邻里相帮没有谁会收工钱,但最起码得好菜好饭招待上。

他们人口多,山洞大,真照那个标准做起来,不知要做多久,又没有沈烈和陈大山打猎那本事,招待不起,所以周家、施家和卢家选择的都是相对实在的只做床和柜的方案,柜子必定有一组是台阶柜,满足孩子们的眼馋。

至于地台、壁和顶,这就省了。

……

陈家的工期还在进行中,之前撒下去的稻种已经长到该插秧定植的时候了。

当然,这活儿不用陈家和沈家人干了,在谷里闲着的,没有木工手艺帮不上忙的,都主动揽了田地里的活,就连魏清和这读书人也没落下。

转眼时间进到了四月中旬,沈烈几人还在给周家帮忙,周村正给自家排在了最后一家。

山谷里这会儿已经有不少菜能吃了,各家不需要再出去找野菜,出谷的频率也压到了极低,除了沈烈和陈大山这样艺高人胆大的,偶尔再加个卢二郎,没事就要出去转一圈打打猎,其他几家跟着一起去挑够了页岩,已经几乎不往外走了,真正开始适应避居谷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