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53节(2 / 2)

说着说着:“小安,把你那沙盘抱出来,咱画一下。”

沈安起身就回屋抱沙盘去,不一会儿抱出来,把沙面抹平,两个人就蹲在那沙盘边,还真就涂涂画画折腾上了,还正儿八经去量了里边圆簸箕的尺寸。

画了半天,桑萝又盯着那堆大小长短不一的木料,忽然摇头:“这个我倒觉得用竹秆做要简单省事些。

竹子是空心的啊,用粗竹秆做三根主立柱,该做榫卯的地方锯出个缺口,横杆插进去就完事,不比用木料省事?

图和尺寸一定,等着沈宁一回来,桑萝和沈安就拿着弯刀砍竹子去了,折腾半天拖回来两根竹子,在院外又是一通处理。

尺寸计算好,对照着沙盘上的图纸来,一个简易的四层三角晒架还真不难做,主要就是费时间,锯立柱和横杆都是一样的活计,这一回不用劈开,到最后折腾了近两个时辰,成功做出第一个成品的时候,倒是没有再被扎得满手竹刺,就是……好像也不太稳,把主立柱往一边扯的话,一不小心容易散架?

桑萝、沈安、沈宁:……

一大两小三个傻眼。

“得有一个由外向内的力箍住三根立柱,是不是?”

“应该……是?

瞧吧,这就是上回盖鸡舍能直接把柱脚敲进泥里的好处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问题。

正盯着那个三角架发呆,不,琢磨,到底怎么才能从外给它固定住。

打竹钉?

桑萝就怕自己一根竹钉打进去,整根立柱劈裂了。

陈有田挑着卖空了的豆腐担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沈家院外,一家三口对着一个竹制架子盯盯盯。

“干嘛呢这是?”

一听这声音,三人齐刷刷回头。

专家呀!

“有田叔,快来给看看,这个怎么弄。”

“有田叔,帮我们看看,这个怎么弄。”

三个人的声音格外齐整。

陈有田走到近前,放下担子,盯着那竹架子瞧了瞧:“上下两层这样不行,固定不住,你们做这个干嘛的?”

桑萝差点没忍住竖大拇指了:“您真是行家,一眼就瞧出问题来了,我们这做晒架,往里边放我买的那种大圆簸箕,这样能少占些地方,多晒些东西。”

陈有田寻思你这才是行家吧。

不过到底有多少东西要晒啊,还要做晒架来放簸箕。

想想他们三家现在天天卖的东西,陈有田不问了,十有是弄什么吃食,也只有放那后院才能防着人去看了。

“其实很简单。”他走到近前,拿了一根竹枝量了量竹架横杆尺寸,转身就挑了一根桑萝去了杂枝但还没用的竹秆,比划着开始锯,在粗大的竹子上锯出一个口子来,再比划一段,又锯一个,最后把两头做了削窄处理,一边削一边招呼沈安:“小安,去点一堆火。”

沈安跑进灶屋里拿火折子,沈宁帮着架火堆,不一会儿火就燃了起来。

陈有田把竹子锯了口的位置在火上烤,一边烤一边开始弯折。

桑萝这时才看懂了,原来是这样。

她忘了,竹子借火烤一烤是能弯折的。

两处弯折的口子都处理好,陈有田把桑萝原先用的横杆取掉,让桑萝几人帮着扶好几根立柱,用弯折处空出的位置稳稳合拢住其中一个立住,把竹子的弯度敲到正好,再处理第二个弯折,依样把第二根立住也裹住,竹秆削窄的两头正好插在第三根立柱被桑萝锯出的孔里,削一枚竹塞敲进去,做了加固。

刚才困拢了三人好一会儿的问题直接解决了。

最上边那一层桑萝没让陈有田动手,她自己依样就能做下来。

陈有田笑着把担子放下,定了次日一早要的豆腐的量,道:“这些用黄豆吧,东西我一会儿给你送上来。”

桑萝谢过他,陈有田这才下山去。

……

周家。

周村正媳妇跟回来歇午的男人道:“我今天又买着豆腐了,你猜跟谁买的?”

周村正只看她一眼,道:“陈家?或者施家卢家的,左不过这三家。”

周村正媳妇:……

“神了你,就是陈有田,沿村挑担卖的,挑到三里村的时候我碰上了,卖得都没剩几块了,我买了两块回来,问了问,他也没瞒,说是桑氏关照他家里的营生。”

她顿了顿,道:“你说,陈有田媳妇那阵子说是跟桑氏一起在县里卖野菜,卖的就是这个吧,那陈家现在不是支了两个摊子?”

周村正嗯了一声:“也不稀奇,当初不是有传言说桑氏差些饿死,沈安下山找他三叔借粮门都没敲开,最后是陈家老俩口主动借了粮和糖送到山上去,才救下了桑氏一条命?救命之恩,怎么关照也不为过了。”

可见哪,善恶有报。

周村正媳妇挺羡慕的:“应该能赚不少,一天两个摊子,陈家这是要起来了。”

周村正看着外边的天,喃喃:“起来也好,日子过起来了,才能把根扎得稳,挺得住风浪。”

周村正媳妇嗔他一眼:“一天天叨叨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