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穿成外室后我只想种田 第158节(2 / 2)

虽仍旧是风和日丽,道路两边柳暗花明,寻常的夏日景象,但道路上的行人,在穿戴整齐,出门行走的寻常百姓中,混杂了许多像是逃荒的人。

皆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之人。

有些拖家带口,有些孤身一人,有的甚至已是走不动,跪在地上恳求别人施舍,有的则是干脆将身边的儿女头上插上草标……

而越往前走,这样的人越多。

也时常能看到许多人在沿路生火做饭来吃,不过这所谓的饭,不过是路边采摘的野菜,树叶,草根一类的东西,单单是看着,便觉得口中发苦。

三殿下是第一次走出京城,帮着料理这样的事务,亦是第一次见到民生百态,此时看到这般的情景,忍不住拧眉,小声询问贺严修,「水灾竟是这般严重?」

原本他以为水灾之下,不过是洪水冲垮了房屋田舍,只待洪水退去,便可重建家园,恢复往日的祥和。

他有想过百姓大约会辛苦一段时日,没想到竟是苦成这个模样。

「洪水决堤,冲垮房屋,淹没农田,洪水即便退去后,房屋尽数倒塌,家中的粮食大多会被淹没冲走,田地泡水后大都会颗粒无收,百姓无食物果腹,无房屋避寒,只能是到处找寻办法。」

「且洪水大都掺杂大量淤泥,田地被淤泥覆盖后,许久都不能再耕种,倘若呆在原处不过是等死罢了,自然也就愿意往外走,以求能够谋地一条生路。」

「但往外走时,身上无粮食银钱,沿途只能吃野菜草根儿,身子一日垮过一日,在逃荒路上病倒饿死的比比皆是,即便能勉强撑到不被水灾波及的府城县城,想要寻找一个能够餬口的活计也不算易事。」

「一来是身体虚弱,雇主未必愿意用,二来会有大量逃荒之人涌入,人多活少,活计自然也就变得越发不容易得,再加上逃荒之人此时身无长物,又是饿到极限之人,极其容易为了吃饱饭做出偷盗抢劫等极端之事,许多县城府城也并不欢迎大量逃荒之人涌入。」

「诸多缘故,也造就了此时的惨烈,这也就是为何对于水患之事,朝廷十分重视,年年拨付大量饷银用于修建河堤,预防水患。」

一场水灾,造成的影响终究是太大了。

听贺严修说完,三殿下眉头拧的越发高,「父皇命我们前来查看水灾状况,更是交代了户部和周围省份拨出钱粮来赈灾,这些赈灾所用的粮食,何时才能到?」

「粮食调配需要有户部批文和皇上圣谕,且赈灾粮食通常不从一处调配,为的是防止造成一处的粮食储备出现空虚状态,无法及时应对灾祸,这般调配、整合、运输的话,到这里的时间,大约比咱们到这里还要再晚上十日。」

「这般慢?」三殿下满脸焦急,「这一路看到的所有灾民,各个几乎都是摇摇欲坠,随时饿死,能早上一天,便能多救活许多人。」

「三殿下放心,我已吩咐下去,着人前去催促,让他们务必昼夜兼程,赶往这里。」贺严修顿了顿,道,「只是还有一件事,我想要跟三殿下商量一番。」

「讲。」

「我想将调配过来的赈灾粮食尽数卖给粮商。」贺严修道。

第252章 都是值得的

「卖给粮商?」

三殿下满脸狐疑,「可是现如今这里最缺的是粮食,可不是银子。」

但凡受灾之地,粮食的价格素来都是水涨船高,若是接连遇到灾年的话,拿着大笔银子买不到粮食的都大有人在。

就连朝廷到时都会为粮食之事头疼不已。

这个时候拿粮食去换银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我并非是要拿粮食换银子,而是想着拿粮食来换粮食。」

贺严修解释道,「朝廷粮食储备皆是精粮,这次赈灾所用的粮食也不例外,但精粮虽好,数量却有限,根本不足以救助这么多的灾民。」

「所以我想着,若是能将这精粮通过粮商换成粗粮的话,一斤精粮可以换三四斤的粗粮,便可以救助到原来三四倍的灾民。」

毕竟对于灾民来说,别说是粗粮,就算是草根野菜,能够吃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吃的吃食好不好,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对于他们而言,眼下能够救助到更多的灾民。

「这主意好。」三殿下连连点头,「可以让百姓少受些罪过。」

「此主意虽好,只是朝廷担心官员贪墨赈灾粮,对赈灾粮食管控极为严格,若是中途将粮食转手,便有贪墨之嫌,无论是否真正贪墨,都会被训斥罚俸,倘若这转手途中出现缺斤短两之情况,无论是否真正贪污还是因为其他,都会被革职查办。

「其中当真是有贪墨之行为的,轻则涉案官员被斩首,家人流放,重则满门抄斩,可谓定罪极重。也正是因为朝廷对赈灾粮管控的十分严格,凡事督办赈灾事宜的官员大都谨慎小心,严格按照既定的赈灾粮押运计划和路线,不敢有丝毫差池。」

「咱们此时将赈灾粮换成粗粮,虽然能够救济更多的灾民,但于理不合,于流程上更是不妥,且粮食交换中难免会有损耗和折损,也会给旁人留下许多的把柄和错处来抓,尤其是大殿下,二殿下那边,必定不会放过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

「总的来说,想要做成这件事情的话,三殿下和我这里,也会面对极大的压力,不是单单嘴上说说之事。」

听完贺严修的话,三殿下沉默许久,而后张口,「但这般做的话,能够救到更多的灾民,往年水患赈灾状况和今年赈灾状况对比的话,也能看到这次成果显著。」

「再怎么说,这都是能够实打实救助灾民的良策,倘若因为害怕责罚便不去做这件事情,以至于灾民不能得到救助而忍饥挨饿的话,实在是不妥。」

「大哥和二哥即便要抓住我这个把柄去父皇跟前说三道四的话,父皇也能知晓你我二人这一片赤诚之心,不会责罚于咱们的。」

「总之,此事耽误不得,需尽早去做为好,表哥你便按这个去做,换更多的粗粮来发粮救灾,设棚施粥,务必要尽快救助灾民。」

「倘若当真因为此事被人追究,由我一力承担!」

三殿下一脸郑重其事,话更是说的掷地有声,不容忍辩驳。

贺严修见状,抿了抿唇。

姑母将三殿下教的极好。

虽然三殿下此时不过十五岁的年纪,但已是有了能不顾一切为百姓着想的赤诚之心。

来督办赈灾之事,即便不做这精粮换粗粮之事,只按着常规流程来做,对三殿下这个皇子而言,已是面上也是立了功劳,是极为荣耀之事,但做了这精粮换粗粮之事,反而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被人污蔑栽赃。

弊端十分清楚明了,但三殿下还是选择了多为百姓做些事情,而不是在意所以所谓的荣耀和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