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穿成外室后我只想种田 第6节(2 / 2)

柳妈妈闻言,顿时虎躯一震。

这姑娘,还真打算把生意做大啊……

——

馄饨摊的生意,一切照旧。

馄饨美味,炸酱面也不逊色,这生意红火的跟这个时候的日头一般。

艾草做事雷厉风行,这两日已是找寻了好几个适合来馄饨摊做事的人,在跟柳妈妈商议之后,最后领了冯氏到苏玉锦跟前,请她定夺。

苏玉锦在这双桂巷待了这么几个月,巷子里头住的这些人,她也算认识一些,脾性秉性如何,她也算知晓。

所以对于这冯氏,苏玉锦也算略有了解。

公公早亡,上头唯有一个婆婆,自家丈夫是独苗,在码头做船工,做些搬搬抬抬的活儿,底下三个孩子,两儿一女,最大的儿子十四岁,已是跟着丈夫去码头做工,二女子和小女儿是龙凤胎,今年十岁,在家中做些给人糊糕点盒子的营生。

婆婆张氏因为前年时中了风,此时瘫痪在床,汤药不离口,家中又是两个儿子,往后花钱的地方多,冯氏自然也就愿意再寻个营生来做。

冯氏为人老实勤快,家中内外收拾的十分干净,最重要的是一张脸时常带着笑,颇为讨喜,街坊四邻对其印象颇佳。

苏玉锦对冯氏的印象也不错,当即便点了头,决定雇佣冯氏来馄饨摊做活。

负责煮馄饨和包馄饨,收摊后洗碗的活计。

一个月工钱五百文,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内四百文。

冯氏家的相公和大儿子在码头做活,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也不过一两银子,她一个人便赚了五百文,这可是抵得上一个劳力了,而且就在家门口做活,活还不算重。

显然没料到能有这么多的工钱,冯氏满心欢喜的地应了下来,更是连连跟苏玉锦保证,一定把这活给做好,更是回家之后将家里头菜圃里头种的葱装了一篮子过来,往柳妈妈手里头塞。

「家里没什么东西能拿得出手,既是馄饨摊儿,想来也是能用的到这葱,我就拿一些过来,柳婶子也帮我跟苏姑娘说一说,让姑娘别嫌弃。」

话说的恳切,且能给冯氏这么高的工钱,她家姑娘也是多少有些发了仁善之心,柳妈妈客套寒暄几句,也没有过分推辞,只收了下来。

转头跟苏玉锦也说了一嘴。

苏玉锦笑了笑,「是个性子憨厚的。」

「可不,竹篮子里头塞得满登登的,生怕显得不实诚的。」柳妈妈也跟着附和了一句,「就看做活怎样了,明儿个一早,我就把人叫过来,先学学手艺。」

求推荐票昂~

第9章 贷款

见柳妈妈也有了规划,苏玉锦点头,「你跟艾草看着安排吧。」

翌日,如柳妈妈所说,早早将冯氏叫了过来,教她馄饨的包法和煮馄饨的手艺。

冯氏在家要张罗一家子的饭食,因为婆婆的瘫痪在床和长年喝汤药的缘故胃口不好,需要变着花样的做吃食,所以冯氏也算是个会做饭的,在包馄饨和煮馄饨这些事上,一学便会。

等到晌午人多时,苏玉锦便发现冯氏能够基本掌握住摆摊时要做的活的节奏,能够不那么慌乱。

两日后,冯氏已是能够十分熟练的做好自己的活,甚至偶尔还能帮着招呼一下客人。

苏玉锦看冯氏和柳妈妈与艾草二人已经磨合的差不多,也放心地将馄饨摊交给她们三人,自己则是独自一人在街上来回走动一番。

青河县,不算太大,却因为毗邻京城的缘故,称的上繁华。

东西南北贯通的几条大街,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苏玉锦此时闲逛的,是馄饨摊所在的青云街。

两边酒肆茶楼,各种铺面林立,小摊云集,可谓十分热闹。

这可以说是苏玉锦自穿越过来后,第一次独自一人轻松闲逛,可以说是步履轻盈,心情愉悦,左顾右盼,大饱眼福。

逛了逛杂货铺,买些常见的调味料,再逛一逛药铺子,买些不大常见此时还普遍被当做药材的调味料……

苏玉锦结束闲逛时,手中拎着几个捆扎结实的油纸包。

待即将回到馄饨摊所在的青云街和双桂巷交叉口时,苏玉锦停了脚步,又往后退了两步,回到一家铺子面前。

这家铺子的门上,挂了出售的牌子。

苏玉锦印象中,这家铺子原是孟记糕饼铺子,生意还算可以,前几日忽的关了门,现如今便要出售……

想了一会儿,苏玉锦寻了旁边布庄的伙计打听,「劳驾小哥儿问一句,这家糕饼铺是不做生意了么?」

「是啊,不做了。」伙计答道,「孟掌柜家的独子,摔断了腿,县城里头的大夫看不好,便带着去京城回春堂看诊,回春堂那诊金极贵,孟掌柜家底子掏空了也不够,便打算将这铺子卖掉,好去回春堂把儿子的腿给治好。」

卖铺子啊。

苏玉锦再次打量了一番原本的孟记。

开间进深看起来都不错的样子。

「小哥可知道孟掌柜这铺子往外卖大概要多少钱?」苏玉锦又问。

「具体不是很清楚,孟掌柜急着卖,又没时间寻买家,听说已是交给牙行那打理,你去那里问一问价格吧。」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