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16:自我(2 / 2)

雨季不再来 六戍 2818 字 2022-09-24

杨一诺有些特别,他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好像在发现更深层次的自己。

因为“自我探索”这个主题,是姜辞工作两年来,从没有在高中学生中遇见过的主题。

高中的小孩满怀对未来热忱的期盼,自信和无畏是专属于他们的标签。他们没想过,甚至不觉得“自我”是一个需要去探讨的主题。他们觉得已经足够了解自己。

因为18岁,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年纪,也是一个盲目的,还会有些自满的年纪。

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工作的人,才会因为直面了真正的社会规则和现实,而发出对“自我”的疑问。

“你还有什么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想去深入了解的?”

虽然是问他,但姜辞的手指也不自觉在桌面上轻声敲打着。

这是她思考时不自觉的小动作。

好的老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点,还要从和学生普通的对话里发现有意思的点,继而帮助他们发散、完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项目。

杨一诺虽然并没有像国内艺考的学生有着基本的功底,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思想和表达也没有局限在那些公式一样单调死板的排线与笔触里。

思想决定了作品的上限,技术决定作品的下限。

他的上限很高,这就足够难得。

姜辞生气也仅仅是因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

因为她只能引导他。

艺术创作是私人的,也是充满好奇和欲望的。

那些名字能漂洋过海流传百年千年的画家和艺术家都不是幸福,或是满足的。正是这种不满足,以及延伸来的各种消极感情和欲望,无尽的催发了他们的创作。

但其实,人这个生物,也能称得上是一部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了。

而艺术也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隐晦得近乎于完美的形式。

没人能完全理解,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设计或是摄影和视频。

虽然有些寂寞与悲哀,却也让人无限迷恋这种秘密的表达。

就像姜辞。

她充分享受又满怀感谢世间有艺术这门学科的诞生。

在杨一诺之前,她从来没有遇到过仅仅能通过画就能明白她的人。